【微课堂】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微课视频+图文解读+知识点
大家好!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统编语文新教材,e学友推出全新栏目——“统编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微课视频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堂
微课视频一
微课视频二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字璇卿 , 祖籍山阴(今绍兴市),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中国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07 年 7 月 15 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 32 岁。
二、故事背景
《满江红》这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别人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三、理解词义
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注释】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四面歌残终破楚: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侬:我。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殊:很,甚。
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烈:刚直,不轻易屈服。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直。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屡屡激动。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四、问题归纳
1.如何理解“为篱下黄花开遍”这句话的作用?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此处引用典故。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哀叹清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3.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几句话。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几句是秋瑾的自我写照,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5.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此处引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五、课文主题
主要抒写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满怀雄心壮志的开阔胸襟。
教材课后习题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扫描二维码关注e学友
后台回复“微课堂”
即可领取